“李约瑟难题”的最新解
- wugangLV.工兵
- 2016/2/19 10:20:14
“李约瑟难题”的最新解
吴刚
“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相关先进技术体系只出现在欧洲的伽利略时代(16世纪)以后,而没有出现在中国?用了大半生的精力搞出《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自问自答后,世人也跟着他众口一词: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惹的祸。如果答案真的这么简单,那还称得上是一道难题?
李约瑟(1900-1995)原本是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家。他40岁左右开始学中文,倾大半生之力(其中1942-1946在中国),主持搞出30多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科技史》。李约瑟认为如果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比作一条大河,中国在数理化、生物、机械、市政和航海工程领域的成就,是与欧洲贡献同等的巨大支流。另外,《中国科技史》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基本事实,也是李约瑟的结论:“从西元前一世纪到西元十五世纪,中华文明把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远远超过西方。”换句话说,伽利略之前的1600年里,在丝绸之路两端,科技成果基本都是以中国为起点,以欧洲为尾端的单向输出。
于是李约瑟遇到了前述难题。假如把伽利略时代的16世纪看做是创建自然科学体系决赛的起跑线,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为什么之前领先至少1600年的中国,怎么一到决赛反而输在了新的起跑线上,而且之后300年连便车都没搭上?本来李约瑟的丰功伟绩《中国科技史》就是解答“李约瑟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近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件突发的孤立事件,而是亚欧大陆2000多年科技交流活动的自然延续。由于历史的机缘巧合,自然科学体系在欧洲逐渐形成的几百年间,其他地区没有形成与之全面交流的局面,因此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即使把科学体系形成的历史时段看成是一个质变,它也是自然科学知识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实际上“李约瑟难题”的本质就是一个历史问题,只要还原16世纪前后亚欧大陆的历史真相,就可以找到答案。
李约瑟没有从他的毕生心血《中国科技史》和欧洲科技的后来居上,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反而认为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令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输掉关键的决赛。难道他本人真的比较过16世纪前后中欧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才下的结论吗?
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被活活烧死,他的“罪名”就是违背拜步经的教义,论证地球呈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存在。16世纪初宣传日心说的哥白尼在宗教裁判所的压力下妥协了,保住了性命,免于被烧死。修道士布鲁诺在接触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成为他的支持者,并在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宣传哥白尼的学说,并对哥白尼的学说作了创造性地发展。宗教裁判所在威逼利诱都不成功的情况下,于1592年5月23日在那不勒斯以宣传异端学说罪逮捕布鲁诺。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处以火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同样的原因,伽利略在1616和1633年两次受到审判和酷刑,被禁止宣传日心说 。1633年以后被监禁至死,300年后天主教会给他平反。
欧洲14世纪“文艺复兴”先驱的自然科学知识从哪里来?显然不是来自千年蒙昧的神权统治内部的唯一文化资源拜步经,而是中国造纸记载的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和阿拉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中国和阿拉伯积累的量变,在欧洲传播发展后,最终促成了自然科学体系形成的质变。如果你仍然摆脱不了先入为主的陷阱,坚持认为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令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输掉关键的决赛,那么,欧洲长达千年以上的神权统治社会,难道比同期的中国更容易催生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这样的先驱吗?欧美史学家之所以称千年中世纪为黑暗时代(dark ages),正是因为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造成整个西欧地区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一直远远落后于海纳百川的中华文明,也同样落后于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和以康斯坦丁堡(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统治中心的东罗马。假如中欧科技交流畅通,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有机会到同时代的中国,他们起的作用很可能比在欧洲更大,至少不会被烧死或300年后才得到平反。
说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产生不了伽利略,表面看有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与《中国科技史》和李约瑟之前的结论也是自相矛盾的。既然神权统治的欧洲可以诞生伽利略,说明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与社会传统没有直接关联。单从采科·达斯科里、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一脉相承的经历,也可以看出,自然科学体系的萌芽和发展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传播、发展和交流的必然结果。正是中国先贤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此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条件。同时在这关键的几百年,中国没有和欧洲形成全面的科技交流,因此与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失之交臂。真实的历史同样可以解决剩下的问题:创建近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主角为什么只有欧洲,为什么中欧交流的重要中介阿拉伯世界也没有搭上便车?
“李约瑟难题”的预设前提是亚欧大陆,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只有中欧两位选手进入创建近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决赛,有意无意忽略了中世纪中欧交流的关键角色阿拉伯人。如果一个问题的预设前提就是错的,再好的回答也不可能是全面客观的。李约瑟自问自答如此,爱因斯坦的回答也不例外。
爱因斯坦在1953年写给斯威泽(Switzer)信中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被广泛引用:"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 Euclidean 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Renaissance). 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大成就为基石:古希腊哲学家发明的正规逻辑系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体现的),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从系统实验中有可能找到因果关系。……)
爱因斯坦说的两块基石——逻辑与实验,它们的属性不是哪个区域、国家、民族或人种独有的。(有网友提到除了逻辑和实验,代数符号也很重要。从技术层面讲,用字母做代数符号比中文繁体字肯定简洁多了,但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日本人可以用中文偏旁造字母,再简化一下,不也可以变成代数符号吗?只不过阿拉伯数学和西方全面领先几百年以后,大家萧规曹随,都用阿拉伯数字符号和欧洲字母做代数符号。)如果你相信进化论,那么今天活着的70亿地球人必然都是最早的一对男女繁殖出来的,无非几十万或几百万年前开始而已。也就是说,只要有类似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旦自然科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大群人掌握逻辑和实验两大法宝并相互交流,早晚可以搞出自然科学体系。因此,发生的地点可以是人类发源地非洲,也可以是欧洲,西亚,东亚,美洲等等,也可能同时或先后在多个地区。(人类原创文字就是分别在多个地区先后出现的, 道理一样。)
尽管李约瑟反对爱因斯坦极其傲慢的后两句,但两人不约而同提到“古希腊哲学家”。综合两人的说法就变成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答案”:在2500年前的预赛起跑线上,中国的先贤诸子百家就已经输给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因为前者只侧重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后者侧重研究物与物的关系”。(这正好是欧洲中心论形成的根源,也正是部分中国人挖祖坟一挖到底的根本原因。)如果只看过去500年的科技史,西方个体或集体有理由傲慢500年,但是把傲慢的理由追溯到包括“古希腊哲学家”在内的,全部是虚构的“古希腊文明”(见前文《“古希腊文明”的秘密和中华文明的重新定位》http://www.whubbs.cn/ShowPost.asp?ThreadID=43971),是不是打算永远自欺欺人?30多卷的《中国科技史》清楚地告诉大家:中国历代先贤不仅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而且也没少研究物与物的关系。你可以说欧洲中世纪千年蒙昧以后奋起直追,科技精英经过几百年努力,到16世纪开始反超中国,但你凭什么说2500年前就胜负已定,更何况“古希腊先贤 ”这些参赛者根本就不存在。
也许李爱两人确实没有觉察到:“古希腊文明”穿越1500年的时空,突然被“阿拉伯人全盘继承”后,再反哺欧洲,经过默默无闻的2000年后被欧洲本地人“文艺复兴”,这种造假工程本身就违反了无数的科学逻辑和历史逻辑。把伪造的“古希腊文明”斩草除根以后,起跑线从2500年前至少要推迟到“文艺复兴”的14世纪。包括数学圣经《几何原本》和其他阿拉伯人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最新科学知识,“文艺复兴”前后出现在中国纸上的拉丁文自然科学文献,都是从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既然欧美史学家都很坦白这一点,至少说明阿拉伯人比欧洲人更早掌握了爱因斯坦说的两大法宝:逻辑和实验。这么一来,李约瑟难题是不是这么问更完整更公平: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相关先进技术体系(的发生发展)只出现在欧洲的伽利略时代(16世纪)以后,而没有出现在中国,阿拉伯世界,南亚,非洲或美洲等其他地区?
简化问题,只讲中欧之间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帝国8世纪从中国唐朝获得造纸术 ,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巴格达。阿拉伯人仿造汉唐传承的太学,在巴格达创办的尼扎米耶学院成为学者云集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经过三四百年,阿拉伯人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均超过了中国和欧洲。既然如此,他们为何没有先于欧洲创建近代科学体系,反而被相对落后的欧洲山寨并超越,甚至跟中国一样,连便车都没搭上呢?答案其实不难找:13世纪初开始,蒙古成吉思汗祖孙三代西征,一路屠城。这种灭绝式的屠杀和破坏,造成以巴格达为文化中心的自然科学技术后继无人。他们摧毁了巴格达从巴比伦时期以来几千年陆续修筑的水利系统,使得大量的绿洲变成沙漠。据美国历史学家Paul B. Kern引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到现在,中东地区耕地面积尚未恢复到蒙古入侵前的60%。同时也相当于拦腰斩断了连接中欧贸易、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蒙古人的屠城和掠夺,使得丝绸之路上一些繁华地区到今天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蒙古人对宋朝从北到南的屠城和随后元蒙的统治,对中华文明造成的损失和科技活动的倒退同样不可估量。远比当年匈奴更凶残的蒙古人到达东欧地区时,刚好成吉思汗的儿子二世汗死了,他们需要归队返回蒙古大本营。欧洲大部因此逃过一劫。当亚欧大陆的龙头中华文明和自然科学的后起之秀阿拉伯人都奄奄一息的时候,欧洲人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这些主持“文艺复兴”大翻译的精英,是穆斯林把中国造纸术带到欧洲的受益者,也是中华文明成果和阿拉伯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继承人。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不仅用火刑烧死科学的先驱,而且还经常集中焚烧“异端学说”的书籍,即使这样也没有彻底阻挡科学知识的传播。纸张的相对廉价、极其轻便和非常耐用,首先使欧洲精英阶层的教育普及成为可能。随后的印刷术更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也就加快了各种知识在欧洲内部的传播速度。又经过200年,才到伽利略时代。整个欧洲渐渐进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近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水到渠成。有点像2500年前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只是上一次的内容以社会科学为主,这次以自然科学为主。
当欧洲人刚从千年的蒙昧走出来,当“文艺复兴”前后的精英如饥似渴地从中国纸上吸收东方文明积累2000年以上的营养时,集体的自惭形秽一定不亚于上世纪一些中国文化人对“古希腊文明”的顶礼膜拜。“文艺复兴”本来是欧洲集体向东方文明学习的开端,却额外增加了一项任务:捏造一个最高级别的,欧洲人共同的文化祖先。 于是超级造假护假系统工程“古希腊文明”横空出世,所有“2500年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绝对要秒杀同时期的诸子百家。仅以13卷的《几何原本》为例,本来是阿拉伯人在中世纪的集体贡献,但它的阿拉伯传人刚好在13世纪初被蒙古人杀得片甲不留,之后几百年也没缓过来。美国Howard Eves的《数学史》称:“8世纪的阿拉伯人把‘希腊文’ 《几何原本》翻译成阿拉伯文。1120年英国学者Adelard首次把它从阿拉伯文翻成拉丁文。”后一句属实应该没问题。如果前一句也成立,问题就来了:“欧几里得” 如果是距今2400年前的“古希腊人”,那么8世纪以前的1000年里,没有中国造纸,哪些伟大的“希腊人 ”,用昂贵的羊皮世代传承这部“数学圣经”?“欧几里得”之后一千多年,他优秀的徒子徒孙为什么只负责一丝不苟地匿名传抄,不负责继续创新?无比浩瀚的“ 古希腊文明成果”,为什么没有先启蒙开化近在咫尺的欧洲人,反而被远道而来的异教徒阿拉伯人一锅端走了?显然,“欧几里得”只是众多捏造的“古希腊圣贤”之一。
总之,只要戳破“古希腊文明”的神话,再把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加进来,“李约瑟难题”迎刃而解。好比一场足球赛,队长中国人耐心从后场开始倒脚,组织进攻。刚开始队友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技术远远跟不上。等阿拉伯人得到中国人纸传秘籍,终于进入状态,接到中国人中场传球,并突破进入前场。就在阿拉伯人射门之前,对手蒙古人上来将他铲飞。阿拉伯人在倒下之前,奄奄一息之中,把两份纸书秘籍递给旁边离蒙古人远一点的欧洲人。欧洲人独获两种秘籍,顺势将球射入球门,独获金球奖。中国人也被蒙古人铲倒,种种原因接下来300年没跟欧洲全面交流球技。之后欧洲人只好单独组队,不但球技独霸全球,而且队员个个膀大腰圆,还经常搞拳击比赛。此后500年,欧洲人年年包揽世界杯前10名和全部奖项,包括最佳裁判奖。拳击比赛也同样如此,他们既当裁判,又打比赛。世界各地区球技落后一大截的无不被他们的拳击赛蹂躏至今,不是被灭族,就是奄奄一息。比如北美大陆“ 只有(几千万)死了的原住民才是好原住民”。
中国足球水平节节落后浑然不知,300年后欧洲人主动上门,找中国人打拳击比赛。结果大家都知道:整整100年被围殴得鼻青脸肿,中国才浑身是伤站了起来。此后仅用60年时间就追赶上来,以第二名身份进入下一个500年的比赛。
蒙昧千年的欧洲人终于咸鱼翻身,科技领域独领风骚500年。不论否极泰来,还是历史的机缘巧合或是上天的安排,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潘多拉盒子被他们单独打开,人类的物质文明从此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丛林法则带来同类相残的广度和惨烈度,也不断刷新纪录。如果中国也像阿拉伯世界或非洲大陆一样,被分成无数小国,或者各国千篇一律,都搞全盘私有化,中央银行也像美联储一样私有化,多党选举,那人类文明的前景是不是过于单调,毫无悬念了?
其实比李约瑟难题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很多很多。比如:为什么在自然科学体系和军事落后四五百年的前提下,中华文明主体的疆域还能基本保持下来,没像其他地区一样被肢解?在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欧美,丛林法则依旧横行世界的残酷现实面前,在欧美也没睡大觉的同时,为什么中华文明主体仅用60年时间就追赶上来了?下一个500年,除了科技竞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传媒领域的竞赛是否更加激烈?上述各个关键领域都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文明要么样样第一,要么全盘私有化,世世代代接受欧美金融世家的摆布。那么怎么干才能样样第一?中华文明可以带领人类走出丛林法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文明吗?
这是李约瑟先生临终前的回答:他“透过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复兴,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吴刚
“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相关先进技术体系只出现在欧洲的伽利略时代(16世纪)以后,而没有出现在中国?用了大半生的精力搞出《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自问自答后,世人也跟着他众口一词: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惹的祸。如果答案真的这么简单,那还称得上是一道难题?
李约瑟(1900-1995)原本是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家。他40岁左右开始学中文,倾大半生之力(其中1942-1946在中国),主持搞出30多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科技史》。李约瑟认为如果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比作一条大河,中国在数理化、生物、机械、市政和航海工程领域的成就,是与欧洲贡献同等的巨大支流。另外,《中国科技史》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基本事实,也是李约瑟的结论:“从西元前一世纪到西元十五世纪,中华文明把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远远超过西方。”换句话说,伽利略之前的1600年里,在丝绸之路两端,科技成果基本都是以中国为起点,以欧洲为尾端的单向输出。
于是李约瑟遇到了前述难题。假如把伽利略时代的16世纪看做是创建自然科学体系决赛的起跑线,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为什么之前领先至少1600年的中国,怎么一到决赛反而输在了新的起跑线上,而且之后300年连便车都没搭上?本来李约瑟的丰功伟绩《中国科技史》就是解答“李约瑟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近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件突发的孤立事件,而是亚欧大陆2000多年科技交流活动的自然延续。由于历史的机缘巧合,自然科学体系在欧洲逐渐形成的几百年间,其他地区没有形成与之全面交流的局面,因此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即使把科学体系形成的历史时段看成是一个质变,它也是自然科学知识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实际上“李约瑟难题”的本质就是一个历史问题,只要还原16世纪前后亚欧大陆的历史真相,就可以找到答案。
李约瑟没有从他的毕生心血《中国科技史》和欧洲科技的后来居上,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反而认为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令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输掉关键的决赛。难道他本人真的比较过16世纪前后中欧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才下的结论吗?
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被活活烧死,他的“罪名”就是违背拜步经的教义,论证地球呈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存在。16世纪初宣传日心说的哥白尼在宗教裁判所的压力下妥协了,保住了性命,免于被烧死。修道士布鲁诺在接触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成为他的支持者,并在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宣传哥白尼的学说,并对哥白尼的学说作了创造性地发展。宗教裁判所在威逼利诱都不成功的情况下,于1592年5月23日在那不勒斯以宣传异端学说罪逮捕布鲁诺。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处以火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同样的原因,伽利略在1616和1633年两次受到审判和酷刑,被禁止宣传日心说 。1633年以后被监禁至死,300年后天主教会给他平反。
欧洲14世纪“文艺复兴”先驱的自然科学知识从哪里来?显然不是来自千年蒙昧的神权统治内部的唯一文化资源拜步经,而是中国造纸记载的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和阿拉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中国和阿拉伯积累的量变,在欧洲传播发展后,最终促成了自然科学体系形成的质变。如果你仍然摆脱不了先入为主的陷阱,坚持认为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令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输掉关键的决赛,那么,欧洲长达千年以上的神权统治社会,难道比同期的中国更容易催生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这样的先驱吗?欧美史学家之所以称千年中世纪为黑暗时代(dark ages),正是因为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造成整个西欧地区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一直远远落后于海纳百川的中华文明,也同样落后于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和以康斯坦丁堡(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统治中心的东罗马。假如中欧科技交流畅通,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有机会到同时代的中国,他们起的作用很可能比在欧洲更大,至少不会被烧死或300年后才得到平反。
说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产生不了伽利略,表面看有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与《中国科技史》和李约瑟之前的结论也是自相矛盾的。既然神权统治的欧洲可以诞生伽利略,说明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与社会传统没有直接关联。单从采科·达斯科里、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一脉相承的经历,也可以看出,自然科学体系的萌芽和发展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传播、发展和交流的必然结果。正是中国先贤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此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条件。同时在这关键的几百年,中国没有和欧洲形成全面的科技交流,因此与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失之交臂。真实的历史同样可以解决剩下的问题:创建近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主角为什么只有欧洲,为什么中欧交流的重要中介阿拉伯世界也没有搭上便车?
“李约瑟难题”的预设前提是亚欧大陆,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只有中欧两位选手进入创建近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决赛,有意无意忽略了中世纪中欧交流的关键角色阿拉伯人。如果一个问题的预设前提就是错的,再好的回答也不可能是全面客观的。李约瑟自问自答如此,爱因斯坦的回答也不例外。
爱因斯坦在1953年写给斯威泽(Switzer)信中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被广泛引用:"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 Euclidean 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Renaissance). 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大成就为基石:古希腊哲学家发明的正规逻辑系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体现的),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从系统实验中有可能找到因果关系。……)
爱因斯坦说的两块基石——逻辑与实验,它们的属性不是哪个区域、国家、民族或人种独有的。(有网友提到除了逻辑和实验,代数符号也很重要。从技术层面讲,用字母做代数符号比中文繁体字肯定简洁多了,但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日本人可以用中文偏旁造字母,再简化一下,不也可以变成代数符号吗?只不过阿拉伯数学和西方全面领先几百年以后,大家萧规曹随,都用阿拉伯数字符号和欧洲字母做代数符号。)如果你相信进化论,那么今天活着的70亿地球人必然都是最早的一对男女繁殖出来的,无非几十万或几百万年前开始而已。也就是说,只要有类似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旦自然科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大群人掌握逻辑和实验两大法宝并相互交流,早晚可以搞出自然科学体系。因此,发生的地点可以是人类发源地非洲,也可以是欧洲,西亚,东亚,美洲等等,也可能同时或先后在多个地区。(人类原创文字就是分别在多个地区先后出现的, 道理一样。)
尽管李约瑟反对爱因斯坦极其傲慢的后两句,但两人不约而同提到“古希腊哲学家”。综合两人的说法就变成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答案”:在2500年前的预赛起跑线上,中国的先贤诸子百家就已经输给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因为前者只侧重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后者侧重研究物与物的关系”。(这正好是欧洲中心论形成的根源,也正是部分中国人挖祖坟一挖到底的根本原因。)如果只看过去500年的科技史,西方个体或集体有理由傲慢500年,但是把傲慢的理由追溯到包括“古希腊哲学家”在内的,全部是虚构的“古希腊文明”(见前文《“古希腊文明”的秘密和中华文明的重新定位》http://www.whubbs.cn/ShowPost.asp?ThreadID=43971),是不是打算永远自欺欺人?30多卷的《中国科技史》清楚地告诉大家:中国历代先贤不仅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而且也没少研究物与物的关系。你可以说欧洲中世纪千年蒙昧以后奋起直追,科技精英经过几百年努力,到16世纪开始反超中国,但你凭什么说2500年前就胜负已定,更何况“古希腊先贤 ”这些参赛者根本就不存在。
也许李爱两人确实没有觉察到:“古希腊文明”穿越1500年的时空,突然被“阿拉伯人全盘继承”后,再反哺欧洲,经过默默无闻的2000年后被欧洲本地人“文艺复兴”,这种造假工程本身就违反了无数的科学逻辑和历史逻辑。把伪造的“古希腊文明”斩草除根以后,起跑线从2500年前至少要推迟到“文艺复兴”的14世纪。包括数学圣经《几何原本》和其他阿拉伯人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最新科学知识,“文艺复兴”前后出现在中国纸上的拉丁文自然科学文献,都是从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既然欧美史学家都很坦白这一点,至少说明阿拉伯人比欧洲人更早掌握了爱因斯坦说的两大法宝:逻辑和实验。这么一来,李约瑟难题是不是这么问更完整更公平: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相关先进技术体系(的发生发展)只出现在欧洲的伽利略时代(16世纪)以后,而没有出现在中国,阿拉伯世界,南亚,非洲或美洲等其他地区?
简化问题,只讲中欧之间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帝国8世纪从中国唐朝获得造纸术 ,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巴格达。阿拉伯人仿造汉唐传承的太学,在巴格达创办的尼扎米耶学院成为学者云集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经过三四百年,阿拉伯人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均超过了中国和欧洲。既然如此,他们为何没有先于欧洲创建近代科学体系,反而被相对落后的欧洲山寨并超越,甚至跟中国一样,连便车都没搭上呢?答案其实不难找:13世纪初开始,蒙古成吉思汗祖孙三代西征,一路屠城。这种灭绝式的屠杀和破坏,造成以巴格达为文化中心的自然科学技术后继无人。他们摧毁了巴格达从巴比伦时期以来几千年陆续修筑的水利系统,使得大量的绿洲变成沙漠。据美国历史学家Paul B. Kern引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到现在,中东地区耕地面积尚未恢复到蒙古入侵前的60%。同时也相当于拦腰斩断了连接中欧贸易、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蒙古人的屠城和掠夺,使得丝绸之路上一些繁华地区到今天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蒙古人对宋朝从北到南的屠城和随后元蒙的统治,对中华文明造成的损失和科技活动的倒退同样不可估量。远比当年匈奴更凶残的蒙古人到达东欧地区时,刚好成吉思汗的儿子二世汗死了,他们需要归队返回蒙古大本营。欧洲大部因此逃过一劫。当亚欧大陆的龙头中华文明和自然科学的后起之秀阿拉伯人都奄奄一息的时候,欧洲人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这些主持“文艺复兴”大翻译的精英,是穆斯林把中国造纸术带到欧洲的受益者,也是中华文明成果和阿拉伯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继承人。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不仅用火刑烧死科学的先驱,而且还经常集中焚烧“异端学说”的书籍,即使这样也没有彻底阻挡科学知识的传播。纸张的相对廉价、极其轻便和非常耐用,首先使欧洲精英阶层的教育普及成为可能。随后的印刷术更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也就加快了各种知识在欧洲内部的传播速度。又经过200年,才到伽利略时代。整个欧洲渐渐进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近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水到渠成。有点像2500年前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只是上一次的内容以社会科学为主,这次以自然科学为主。
当欧洲人刚从千年的蒙昧走出来,当“文艺复兴”前后的精英如饥似渴地从中国纸上吸收东方文明积累2000年以上的营养时,集体的自惭形秽一定不亚于上世纪一些中国文化人对“古希腊文明”的顶礼膜拜。“文艺复兴”本来是欧洲集体向东方文明学习的开端,却额外增加了一项任务:捏造一个最高级别的,欧洲人共同的文化祖先。 于是超级造假护假系统工程“古希腊文明”横空出世,所有“2500年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绝对要秒杀同时期的诸子百家。仅以13卷的《几何原本》为例,本来是阿拉伯人在中世纪的集体贡献,但它的阿拉伯传人刚好在13世纪初被蒙古人杀得片甲不留,之后几百年也没缓过来。美国Howard Eves的《数学史》称:“8世纪的阿拉伯人把‘希腊文’ 《几何原本》翻译成阿拉伯文。1120年英国学者Adelard首次把它从阿拉伯文翻成拉丁文。”后一句属实应该没问题。如果前一句也成立,问题就来了:“欧几里得” 如果是距今2400年前的“古希腊人”,那么8世纪以前的1000年里,没有中国造纸,哪些伟大的“希腊人 ”,用昂贵的羊皮世代传承这部“数学圣经”?“欧几里得”之后一千多年,他优秀的徒子徒孙为什么只负责一丝不苟地匿名传抄,不负责继续创新?无比浩瀚的“ 古希腊文明成果”,为什么没有先启蒙开化近在咫尺的欧洲人,反而被远道而来的异教徒阿拉伯人一锅端走了?显然,“欧几里得”只是众多捏造的“古希腊圣贤”之一。
总之,只要戳破“古希腊文明”的神话,再把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加进来,“李约瑟难题”迎刃而解。好比一场足球赛,队长中国人耐心从后场开始倒脚,组织进攻。刚开始队友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技术远远跟不上。等阿拉伯人得到中国人纸传秘籍,终于进入状态,接到中国人中场传球,并突破进入前场。就在阿拉伯人射门之前,对手蒙古人上来将他铲飞。阿拉伯人在倒下之前,奄奄一息之中,把两份纸书秘籍递给旁边离蒙古人远一点的欧洲人。欧洲人独获两种秘籍,顺势将球射入球门,独获金球奖。中国人也被蒙古人铲倒,种种原因接下来300年没跟欧洲全面交流球技。之后欧洲人只好单独组队,不但球技独霸全球,而且队员个个膀大腰圆,还经常搞拳击比赛。此后500年,欧洲人年年包揽世界杯前10名和全部奖项,包括最佳裁判奖。拳击比赛也同样如此,他们既当裁判,又打比赛。世界各地区球技落后一大截的无不被他们的拳击赛蹂躏至今,不是被灭族,就是奄奄一息。比如北美大陆“ 只有(几千万)死了的原住民才是好原住民”。
中国足球水平节节落后浑然不知,300年后欧洲人主动上门,找中国人打拳击比赛。结果大家都知道:整整100年被围殴得鼻青脸肿,中国才浑身是伤站了起来。此后仅用60年时间就追赶上来,以第二名身份进入下一个500年的比赛。
蒙昧千年的欧洲人终于咸鱼翻身,科技领域独领风骚500年。不论否极泰来,还是历史的机缘巧合或是上天的安排,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潘多拉盒子被他们单独打开,人类的物质文明从此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丛林法则带来同类相残的广度和惨烈度,也不断刷新纪录。如果中国也像阿拉伯世界或非洲大陆一样,被分成无数小国,或者各国千篇一律,都搞全盘私有化,中央银行也像美联储一样私有化,多党选举,那人类文明的前景是不是过于单调,毫无悬念了?
其实比李约瑟难题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很多很多。比如:为什么在自然科学体系和军事落后四五百年的前提下,中华文明主体的疆域还能基本保持下来,没像其他地区一样被肢解?在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欧美,丛林法则依旧横行世界的残酷现实面前,在欧美也没睡大觉的同时,为什么中华文明主体仅用60年时间就追赶上来了?下一个500年,除了科技竞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传媒领域的竞赛是否更加激烈?上述各个关键领域都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文明要么样样第一,要么全盘私有化,世世代代接受欧美金融世家的摆布。那么怎么干才能样样第一?中华文明可以带领人类走出丛林法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文明吗?
这是李约瑟先生临终前的回答:他“透过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复兴,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论坛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