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变支付鸨?滥用大数据成主因
  • 浏览:59 评论:0 人
  •   11月29日下午,在经历1680)this.width=1680' />

    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


      迫于微信支付的巨大压力,屡战屡败的支付宝再一次走上了社交之路,这一步的却异常艰难。支付宝的圈子功能是基于对4.5亿用户的画像,它能够更加精准地聚拢有相同爱好、共同需求的人。而支付宝圈子刚刚诞生就因爆出大尺度美女照片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引发热议。是什么让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滥用大数据的精准定位或成为罪魁祸首。这些引发热议的生活圈子,诸如“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等圈子设置了“不可描述”的人性关怀门槛:1.只有女性可以发帖,而且是部分女性;2.男性可以浏览、点赞、打赏,但只有芝麻信用分高于750的用户可以评论。
    这种刻意将大学女生和芝麻信用分高于750的男性这两个群体联系在一起,其用心何在?其实无需细想也可以了解到,信用分越高的人相对也更富裕,这一点从芝麻评分方式中也可以窥探出。

    基于大数据的芝麻信用评分


      芝麻信用基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并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以及合作伙伴建立数据合作,与传统征信数据不同,芝麻信用数据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住址搬迁历史、社交关系等等。芝麻信用分综合考虑了个人用户的信用历史(35%)、行为偏好(20%)、履约能力(25%)、身份特质(15%)、人脉关系(5%) 五个维度的信息。相对来说,你想造假的可能性相对小,对于每个人的信用评级相对比较公正。

    被玩坏了的圈子大数据


      支付宝在回应质疑表示,基于支付宝的实名和大数据能力,一旦发现不良信息,我们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识别。其实用大数据删不雅图片在技术上早已没什么难度,但“校园日记”等圈子的问题本身就是大数据滥用的产物。在饱受舆论压力之下,11月29日下午支付宝终究做出回应,所有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恶意发布突破底线图片的用户永久封号并永久不能注册。

    玩转大数据的正确姿势


      支付宝圈子的设立初衷是为用户和商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支付宝积累了大量用户的生活行为数据,并建立了用户与商家、用户与用户的信任体系。利用这些优势,支付宝可以打造基于信任的共享社群,能够为用户和商家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芝麻信用大数据能做的还有更多,诸如在今年9月底,芝麻信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公布了“国内首份老赖大数据画像”。这份基于近300万样本得到的画像,同步到芝麻信用之后,芝麻信用会向失信被执行人作负面信息提示,促使其履约。对比数据表明,负面信息披露让逾期用户履约率提高了2倍,这对于各行业的经济失信行为的联防联控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才应该是大数据应该发挥出的价值所在。大数据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如何正确的分析和利用大数据,才是关键所在!要想利用好大数据,怎能不关注行业讯息?行业大咖齐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与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你怎能错过呢?(详情请扫下方二维码或关注公司微信公众号:dqklkj)